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治维新是世界近代史一次重要改革,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

——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

材料三  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2分)

 

(1)背景: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斗争的推动。(任答3点,共3分) (2)作用: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1分) 内容:土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分) 地税:按地价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2分) (3)评价:保留浓厚封建色彩;给农民带来灾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2点,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信息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即可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信息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得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要回答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内容可从土地和地税两方面作答。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材料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两方面评价这个改革,一方面保留浓厚封建色彩,给农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5分)

 

查看答案

(1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前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大量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第一种方法是制造标准的、可互换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第二种方法出现于20世纪初,是设计出装配线……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也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成品、也提供农业成品的世界市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材料三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及流通方面有怎样的进步?(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2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2分)请据此为我国当前合理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两条有益的建议。(2分)

 

查看答案

(15分)儒学是不断吸收融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从北宋的周、张、二程,到南宋的朱子,再到明代的王阳明,理学的领军人物,其学问的成就确实多与佛、老脱不了干系。虽然用心性修养的方式来证成圣人之道,在先秦儒学中就已存在,理学家也每每援引古籍旧说以为据,但如此集中、突出地用心性之学来体证、描述儒学义理,无疑是宋以后在佛、老刺激下的结果。理学在工夫论及心性本体论上,均与佛、老颇多相似之处,以至于自始便蒙受“阳儒阴佛”、“阳挤之而阴助之”之类的讥刺,甚至理学内部各派之间也互相以佛、老相诋。

——陈多旭《宋明理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

材料三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一般都具有一些显见的道德教条及行为教条(尤其在公共场合);但是在私人场合,儒家对其治下的个体只要求自我反省,与其他很多宗教相比,这种自我反省并不具有排他性。儒家的这种开放导致了儒家具有一些宗教所不具有的的包容性,这是儒家与一般宗教的一个重要区别。

——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儒学的内涵(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做法的政治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家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态度的思想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相比其他宗教相比突出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时代论证这一特征及其影响。(7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00字以内。)

 

查看答案

以下是20世纪GO年代前后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部分新闻标题,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的多样化趋势

C.世界走向现代化潮流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