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

黄斡(1152—1221) 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先生”可能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选于黄斡的《朱子行状》,材料指出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以C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学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查看答案

右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满分5 manfen5.com

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      

B.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关键手工业的生产        

C.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          

D.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

 

查看答案

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可见周代饮食制度强调(  )

A.营养搭配      B.贵贱等级      

C.社会分工       D.皇权至上

 

查看答案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卷192,唐记八,武德九年十二月

材料三  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茨不剪,采椽不,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