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

(14分)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莫斯科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划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一刻,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评论家还不相信所发生的一切。……现在,俄罗斯在采取行动时不考虑代价,这意味着与主要西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不再存在了,同时意味着与东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也不再存在了。……对华盛顿来说,重要的不是乌克兰本身,而是不希望出现公开挑战20多年前建立的行为规范的先例。

——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克里米亚将世界带入新现实》载于俄罗斯《星火》周刊2014年3月2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6分)

3材料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1)变化: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日本、欧共体的经济快速发展,对美国形成了挑战。(2分) 影响: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政治格局,冲击美国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2)衰落: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3分,每点3分) 成功: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3分,每点3分) (3)本质:美俄在欧洲争夺,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 主要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经济地位依据材料一中表格以及材料二中“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的信息来总结答案。影响在经济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经济的多极化又影响到政治多极化。 (2)材料三中西欧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都说明了20世纪欧洲的“衰落”。材料三中后半部分又说明了欧洲的“成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广泛实践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 (3)材料四中乌克兰的问题反映了美俄在欧洲的争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动荡并存。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材料一、二、三中日本的崛起,欧洲的衰弱,材料四中俄罗斯的强硬态度都是这一问题的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9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3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3分)

3)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

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  

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

 

查看答案

“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材料中“他”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

C解决了热辐射问题,把研究领域深入到微观世界

D揭示时空的相对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查看答案

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苏联农业领域出现浮夸风现象  

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效      

C赫鲁晓夫已认识到改革的根本症结  

D农业集体化仍具有顽强生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