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

(13分)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二  我们试看当时所谓的新文化运动,究竟指的是什么?就当时一般实际情形来观察,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具体的内容。是不是提倡白话文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零星介绍一些西洋文艺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不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这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缺点是: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

——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四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通过“整理国故”,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是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之历史命运”这一主题。(9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1)特点:由学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逐步深入。(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深。(2分) (2) 观点(2分) 史实(7分) 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伦理道德(1分) (1)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1分) (2)目的: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1分) (3)影响: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但冲击了传统文化(盲目批判传统,忽视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2分) 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1分) (1)内容:提倡新文学。如白话小说的发展、“整理国故”、研究思想史。(2分) (2)影响: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当为伦理问题”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呈现出由学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逐步深入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分析,政治上民族危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本小题属于评述类题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角度论证,注意层次分明,史论结合,最后要有总结。材料中观点有两个,一是新文化批判传统文化,二是新文化运动继承传统文化。建议选择第一个观点,从内容、目的以及影响等方面用史实论证。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3分)

3)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

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  

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

 

查看答案

“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材料中“他”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

C解决了热辐射问题,把研究领域深入到微观世界

D揭示时空的相对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查看答案

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苏联农业领域出现浮夸风现象  

B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成效      

C赫鲁晓夫已认识到改革的根本症结  

D农业集体化仍具有顽强生命力

 

查看答案

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D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