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认为,“西洋水陆兵法及学堂造就人才之道,条理精严,迥非中土所及”、“综横各实,洋学实有逾华学者。”为此他
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②设立大生纱厂
③首开有线电报业务 ④建立北洋水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 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
A.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
C.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4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