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南昌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可知这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相符,因此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国民革命运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传教士曾经这样描述他: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 “他”的贡献是

A.翻译西学,开眼看世界      B.弃政从商,实业救国

C.兴办近代工业,自强求富 D.宣传儒学,倡导商战

 

查看答案

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这说明宋代

A.“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B.“计口授田”    

C.“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D.“丁口滋众,盲无宋田”

 

查看答案

秦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儒学已成为统治哲学

C.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D.汉承秦制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 “王”字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 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王的统治至高无上            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查看答案

(24分)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钟表玩具,家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颉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时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夹全力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

——《郭松焘诗文集》

材料二: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经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为,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一些官绅对机器生产的心理态度?材料作者对这一态度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支持作者观点的社会阶层有哪些?(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妇女对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心理态度?从当时社会状况看推动这一心理产生的原

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特征?(8分)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心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

俗变迁的趋向。(6分)

(4)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视野,这对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