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前人有关济贫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它规定,以教区为济贫的基本单位,将贫困者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障者,一类是失去依靠的,最后一类是有劳动能力者,对于这一类不予救济,强制其做工自给。救济资金的来源分为济贫税、自愿捐款以及罚款三项。作为旧济贫法的补充,1662年颁布《住所法》,它规定,穷人只有在他的出生地才有可能得到救助,凡变更居住的的人,只要新居住地的管理人员认为其有可能成为救济对象,即可以将其驱除出境,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

材料二: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建立有三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同时还规定,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材料三:过去政府保证的基本人权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争取你自己的幸福,至于争取得来,争取不来,政府管不了了,竞争的结果是,你失败了、你破产了、你没饭了,这些不是政府要管的事情。现在把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了,在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说,不饿死人也是政府的职能了,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这一点,我觉得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资中筠谈罗斯福新政“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济贫法对接受救济的人做了哪些规定,这一法律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10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834年英国修正济贫法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新济贫法如何认识。

(8分)

(3)材料三的美国政府在保障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其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得出什么认识。(4分)

 

(1)按照教区划分贫困人员;明确受救济的条件;明确救济资金的来源;(6分)旧济贫法第一次将政府济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成为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一;济贫税的设置,使济贫工作有了法定的经济来源,对缓解贫困起重大作用。(4分) (2)背景:政治上,英国有君主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6分) 认识:社会济贫法极为苛刻的救济条件,让许多贫困者难以得到救助,社会贫困问题不能得到解决。(2分) (3)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2分) 意义:政府担负起真正救助社会贫困人群的责任,保障了基本人权;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促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分) (4)政府勇于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并加大力度开展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经济改革分配体制;减少贫困人口缓和社会矛盾。(4分.其他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最多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规定从材料一中“以教区为济贫的基本单位”的信息可归纳出按照教区划分贫困人员;从“将贫困者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障者,一类是失去依靠的,最后一类是有劳动能力者,对于这一类不予救济,强制其做工自给”可归纳出明确受救济的条件;从“救济资金的来源分为济贫税、自愿捐款以及罚款三项”可归纳出明确救济资金的来源。第二小问意义可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政府济贫;济贫工作有了法定的经济来源,缓解贫困等角度来分析。 (2)第一小问背景抓住材料二中的时间,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可得出政治上,英国有君主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产生,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第二小问认识可从社会济贫法苛刻的救济条件不可能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的角度来分析。 (3)第一小问措施联系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分析,可得出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直接救济;推行以工代赈。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材料三中“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可归纳出政府担负起真正救助社会贫困人群的责任,保障了基本人权;其次再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可得出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促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认识可从政府的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贫困,缓和矛盾等角度来展开。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济贫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查看答案

表中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史实

推论

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二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D

 

查看答案

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的核心是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

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

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

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                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

 

查看答案

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