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

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 “苦力、脚行”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反映了

A.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                  B.国人赶时髦

C.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                     D.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改变社会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苦力、脚行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先生”等称谓的变化可以看出,称谓的名称渐趋平等,这说明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影响了称谓的变化,故D项正确;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过于表面化,题干主旨不在于强调国人赶时髦,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称谓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有学者写到“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作为基本起始点和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思想启蒙以宗教改革中个体的觉醒为基础

B.五四运动在侧重救亡的同时忽略了个体的启蒙

C.造成中西思想启蒙差异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不同

D.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思想界加强了对个体的重视 

 

查看答案

1853年,宁波知府毕永绍为美国华盛顿纪念塔赠送石碑,碑文摘自原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清政府认为毕永绍献媚夷首,遂将毕永绍罢免。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抛弃了天朝上国心态           B.徐继畬、毕永绍卖国献媚

C.徐继畬属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D.徐继畬具有民主革命思想

 

查看答案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