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古代商人的胸襟宽阔,非常敦厚,后来由于道德水平的下滑,才变得奸诈狡猾,究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处境恶化,为了生存,才变得奸诈狡猾,故C项正确;A、B、D三项商人道德水平下滑没有联系,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查看答案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词汇

对外交关系辞令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中国对西方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对西方政策辞令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西方对中国态度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内容

2002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