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

(24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8分)

(3)归纳材料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8分)

 

(1)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 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 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共同的文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分) (2)人心的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4分) 政治制度的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4分) (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分) 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首先依据材料中斯大林的论述把握民族形成的四个基本特征,然后结合秦汉的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史实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共同语言方面,秦始皇统一文字,官方字体为小篆;共同地域方面,全国统一,大一统确立;经济生活方面,秦朝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方面,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第(2)问,回答本小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和分值,要适当展开,不能过于笼统,局限于一个国家。“人心的改变”,即思想方面,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走向理性科学;政治制度的改变,即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第(3)问,观点依据材料适当概括即可,突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世界的整体性皆可。可联系所学知识,从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选取史实加以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词汇

对外交关系辞令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中国对西方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对西方政策辞令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西方对中国态度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援助战略

主题内容

2002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查看答案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查看答案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