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经历了由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艰难转型。
材料一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筹办夷务始末》中,常用的外交词汇有四类:
范畴 | 词汇 |
对外交关系辞令 |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 |
中国对西方看法 |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夷情叵测、狼狈为奸…… |
对西方政策辞令 | 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驭夷、羁縻…… |
西方对中国态度 | 情词恭顺、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滋事…… |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三 中国领衔签约(26国宣言)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事,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
——《中央日报》1942年1月6日的社论
材料四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外交观念矛盾性的体现?(4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巴黎和会前后的相关史实,指出“中国的新形象”的具体表现?(4分)
(3)分析材料三 “我们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的主要原因?(2分)试举两个史实证明此观点。(4分)
(4)中国现代外交角色实现了由‘孤独的革命者形象’到‘今日地球村’重要成员的转变。解释其内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 援助战略 | 主题内容 |
2002 |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地理大发现 B.清朝闭关锁国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D.中国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