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
年份 | 援助战略 | 主题内容 |
2002 | 中国环境技术援助 | 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向市场经济转型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公开对立的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即“马歇尔计划”和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美苏都强化了对援助地区的控制 B.是“冷战”在欧亚正式形成的标志
C.都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D.都极大振兴了各自阵营的经济力量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其理论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C.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地理大发现 B.清朝闭关锁国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 D.中国改革开放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里的“理性”不包括
A.法律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B.法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自由、平等、个人权利等自然法思想
D.法律发展过程中完全摒弃了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