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

26分)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放置于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或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造成“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不是自然性的,不是资源性的,而是制度性的。首先是政治制度,然后是经济和文化制度。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20089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柏林自由大学石里克教授共同创造出的新词“Chimerica(ChinaAmerica的组合),借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

——百度百科《Chimerica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4分)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归纳“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的表现。(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Chimerica”产生的背景。如何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10分)

4)从上述“世界时间”的挪移过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1)西方:罗马法的发展。(2分) 东方:大一统盛世局面;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造纸术、《九章算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如英、法、美等国;②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先后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确立; ➂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成熟,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科学上: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背景: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中美同属力量中心; ➂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中美经济联系加强乃是大势所趋; ④经济危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传染病横行、毒品泛滥、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理【解析】 中美步入共生时代,一方面意味着中美双方利益相互交错、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两国应进一步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按以下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世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1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第二层次:“世界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层次:当今中国应对“世界时间”变化的策略。比如制度创新、增强国力、加强国际合作、和平崛起、做个有责任的世界大国等(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按照题目信息,“世界时间”的解释,“人类文明的进步……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即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发达之处。西方有罗马法的发展。东方有大一统盛世局面;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造纸术、《九章算术》等。 第(2)问,根据时间,把握阶段特征,西方的进步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归纳其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兴起;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第(3)问,“Chimerica”产生的背景结合时间,从中国国家实力提高、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中美联系等角度思考。理解“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即谈认识,一方面说明中美双方利益相互交错、彼此渗透、相互依存,另一方面是如何做,应进一步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第(4)问,本小题是整个问题的总结,需要规律性的总结,“世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世界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化。还要谈谈中国今后发展的问题,如何应对“世界时间”变化的策略,如加强国际合作、和平崛起、做个有责任的大国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战后,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创作了《荒原》。诗人笔下的“荒原”,荒是水荒,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这一作品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强化了。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C.经济危机和“滞胀”的出现         D.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出现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这一现象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战时共产主义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B.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C.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英国政治体制确立得很早,但是因为没有刚性宪法,而只是一些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所以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这部条文并不复杂、也没有面面俱到的美国1787年宪法。”此观点认为,使1787年宪法最有生命力的是

A.没有传统束缚且颇具创新能力      

B.形成了分权制约的控制平衡机制

C.内容条文简洁但领域广泛          

D.确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宪政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