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

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

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B项符合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认为,北宋的中央集权制度大体上是在“专务以矫失为得”的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下属于“专务以矫失为得”的是

A.防范文武重臣篡夺之祸             B.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C.强化重农抑商的政策               D.约束民众的社会生活

 

查看答案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查看答案

“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

A.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统治           B.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

C.郡县制有效加强中央集权           D.三纲五常的封建教化作用

 

查看答案

(24分)理性原则对近代法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曾经期望所有的民族沿着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朝着相同的文明前进。赫尔德(18世纪普鲁士哲学家)认为所有的民族将按照本民族的方式发展他们自己的特质,各自以像植物生长的那样必然性缓慢地展开来。

——R·R·帕尔默《理性与激情》

材料三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因此,在法国充斥各种理念,与之相对的是各种固执己见的政治派别。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

——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1)材料一认为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不是孤例,试以中国近代的史实举例说明。(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伏尔泰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理性和启蒙思潮的相同道路”包含哪些主要原则?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赫尔德主张的不同之处。(8分)

(3)根据材料三中对“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设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理性主义对法国政治文明的积极影响。(8分)

 

查看答案

(28分)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 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