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 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外交成就。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有何认识?(6分)
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肖像画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美国《读者文摘》1988年1月号曾评论说:撒切尔夫人“代表了这个时代——也是任何时代一桩伟大的成功事迹。她在1979年就任首相时,英国国势日衰,民气消沉,她主要凭她个性的力量――斗志昂扬,固执己见,甚至冷酷无情,从而促成了空前的转变”。撒切尔夫人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A.放弃了凯恩斯主义 B.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C.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D.推动中英关系正常化
下列对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而反对方则扬言要用火与剑来解决问题。针对双方矛盾,《1787年宪法》的协调结果是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B.国会众参两院议员产生办法不同
C.建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机制 D.总统可以对国会立法行使否决
在古罗马,私人法学家起初多是元老院的贵族,后来为受过专门训练的法学家所代替。 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他们的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人《民法大全》……私人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这表明罗马法具有
A.灵活性 B.形式主义特征
C.包容性 D.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