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

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理论,抓住题干中直接史料得含义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属于实物史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或转写,故B项正确;民间传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口传下来的,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C、D两项都属于文献记载,是后人整理的,与题干要求不符,故排除。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直接史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市场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探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材料二: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0分)

材料三: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8分)

 

查看答案

(28分)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二: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康有为(19世纪末)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1905年)

(1)列举黄宗羲体现“新见”的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黄宗羲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4分)

(2)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的思想?并用该方法简要评价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6分)

(3)概括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关于近代以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观点的相同之处。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结合中外政治文明的史实加以论证。(8分)

(4)结合所学指出康有为、孙中山的观点在理论依据、救国方式上有何不同。并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10分)

 

查看答案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

A.“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

B.“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  

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

D.“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

 

查看答案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C.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