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三大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 材料“……两党制或多党制……”这些字眼可以知道考查是政党制度,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查看答案

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查看答案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查看答案

(22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德国的幼儿园在F.W.A.福禄贝尔推动下有很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数量不断增加。

以普鲁士地区为例,1867—1881年间新建的学校达6000多所。而职业教育与实科学校教育的发展尤为突出,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马立志《成功的教育》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教育处于世界领先的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4分)这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6分)

(3)材料三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2分)并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

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