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

晚清人士恽毓鼎的日记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看见他剪辫是出于

A.被迫顺应时局             B.反清革命的需要

C.彻底与旧风俗决裂         D.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只可降心从众矣”的信息,可以看出他剪辫是出于被迫顺应时局,故A项正确; BC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2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赞同三民主义      B.同康有为决裂    

C.认清政府本质        D.倾向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那末他必定抱有某种目的,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膺上帝的召唤,要尽可能的利用这天赐良机。……他的圣训是:你必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英国国教的信奉者                      B.加尔文教派的教徒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明末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查看答案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