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支出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                        88979000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评分标准:分项分层赋分。提炼基本信息,能任意提炼出三条信息并结合历史背景分别进行说明得12分。 示例:信息一:收人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说明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国家。 信息二: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信息三: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说明了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信息四:支出费用集中在政治领域,说明传统的中央集权政府庞大,没有实现政治转型。 信息五:现代化军队和北洋水师等的支出说明洋务运动的推广,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信息六: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一定程度上说明近代中国发展艰难的原因。 总结:清政府财政困难,需依靠借外债实现财政平衡,反映出当时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也开始了努力摆脱危机的尝试;既保存着传统的农耕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工业经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数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收人中田赋所占数量最大;关税比例仅次于田赋;支出费用集中在军事领域;支出费用集中在政治领域;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阐释说明。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13分)

 

查看答案

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A.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               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

C.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               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查看答案

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B.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

C.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       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小资产阶级逐渐被消灭

C.社会被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查看答案

1796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告别词中说:“我已经提醒你们,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并特别提到按地域差别来分立党派的危险。”这反映出华盛顿

A.预见到美国地域矛盾的危害         B.认为南北分裂迫在眉睫

C.深受美国两大政党的排挤           D.主张民权应有宪法保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