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一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记》

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

地结三年

假田与贫民,贷种、食

《汉书·宣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初元元年

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汉书·元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粮米

康熙三十七年

江南海州等九州县

水灾

发常平仓谷

康熙四十二年

山东济南

水灾

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

钱、粮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6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9分)。国家农贷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为什么不被打破?(6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4分)

 

(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每点2分,6分) (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任意三点得6分) 原因: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需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4分) (3)理【解析】 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体制,对农贷的推行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言之有理亦可得分,总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一表格。表格一为“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分析表格可见在用途类别上基本上都是“生产和消费并贷”据此概括出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的特点;在依据“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中的“事由”及“赈贷物”可概括出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和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的特点。  (2)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可归纳概括出调节贫富差距、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依据“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可归纳出扩大国家经济来源;依据“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可归纳出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第二小问“不贫不富”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很难达到,其原因可结合封建私有制下的阶级剥削来回答即可。  (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回答时需要综合分析上述三段材料从规范管理制度,做到有效监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利用农贷,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切实的关注民生使农民真正的获得实惠等方面回答即可,其他方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要注意紧扣“完善国家农贷制度”这一主题,不要无的放矢或是表述空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传统农业社会的农贷问题(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九款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一八〇八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惟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法律制定的理性精神 B.当时各州自治权力高于联邦政府

C.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依旧存在        D.此项规定是当时南北方妥协的产物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查看答案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工厂制组织形式B.垄断组织形成

C.机器大工业生产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查看答案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