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

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B 【解析】 试题分析:重点理解题中关键信息“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这是肯定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积极历史作用。ACD都不是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辜汤生(1857年7月1 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丈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棚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6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一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埘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角度,说明美为什么对华援助。  (7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  “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  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一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世纪欧洲人埘“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是如何纠纠正“错误”的?(6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循资格》继承北魏((停年格》的思路,把官资、停替年限和选数结合起来考虑,所奉行的原则是“凡官罢满,以若干选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选,高官少选,贤愚一贯,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自下升上,限年摄级,不得逾越”。从根本上讲,它带来的铨选规范,是以牺牲“选贤任能”原则为代价换取的。……两宋时期,循资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进而形成了元处不在而又具有赵宋特色的资格之法。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资格之法施行的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格之法对中国古代官僚选任的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 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 3一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 3

1959

16968

1954

169 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 3

17000

1958

19765

'    1964

187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 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