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 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 3一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 3

1959

16968

1954

169 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 3

17000

1958

19765

'    1964

187 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 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中国足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4分) 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 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4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主观论述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以及运用史实进行论证的能力。题目要求从表中提取两个信息,部分时段,但必须两个国家都包含,解答本题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找出准确的发展信息,比如说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等,要概括出特征;二是要运用合理的史实进行说明,强调史实论证的严谨。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改造与人民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 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二  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其时,国家赔偿制度开始起步,地方自治、冤狱赔偿运动对人民监督权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于洪生《权力监督一一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吲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性。(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  (13分)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会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存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凶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存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来说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丽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查看答案

1933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D将失业救济与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