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
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 | 1890 | 1900 | 1910 | 1920 | 19 33 |
英国 | 11.2 (29.9%) | 13.5 (32.8%) | 15.3 (34.9%) | 16.6 (37.3%) | 18.7 (39.2%) |
美国 | 9.6 (15.3%) | 14.2 (18.7%) | 20.3 (22.0%) | 27.4 (25.9) | 45.1 (32.8%) |
德国 | 5.6 (11.3%) | 8.7 (15.5%) | 12.9 (20.O%) | 15.3 (35.7%) | 20.7 (30.2%) |
俄国 | 4.3 (3.6%) | 6.6 (4.8%) | 10.2 (6.4%) | 4.0 (3.1%) | 36.5 (20.2%) |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910—1920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两党制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搀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耗|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通过研究表象,进而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 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