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两党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材料中最关键的信息是解决的是“各自的利益”与“公共的利益”之间的谈判和妥协,应当是联邦制的体现,故B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搀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 “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耗|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通过研究表象,进而探索事物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查看答案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查看答案

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满分5 manfen5.com

太湖地区东晋至清各代水旱灾害比较示意图

A.经济发展水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衰退

 

查看答案

刘建国先生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家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他在传统训练中深受湖南籍的清初异端思想家王夫之的影响。1847年中进士后,曾于翰林院任职。他在曾国藩手下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实际经验。郭嵩焘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署理广东巡抚。然而,他于1877年成为中国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公使。作为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在工作中密切联系并极度依赖李鸿章。1862年他曾经在李鸿章的幕府中短暂任职。虽然两个人在外交事务中的观点接近,但郭嵩焘的改革主张比李鸿章激进得多。郭嵩焘的欧洲之行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他回国时(1878年末)没有照例去北京,而是直接回到了湖南。他被提前罢职后,继续在湖南以通信方式向李鸿章提建议。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成为第一位驻西方国家公使的时代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受冷遇的原因。(9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