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他在传统训练中深受湖南籍的清初异端思想家王夫之的影响。1847年中进士后,曾于翰林院任职。他在曾国藩手下参与过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实际经验。郭嵩焘担任过多种官职,包括署理广东巡抚。然而,他于1877年成为中国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公使。作为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在工作中密切联系并极度依赖李鸿章。1862年他曾经在李鸿章的幕府中短暂任职。虽然两个人在外交事务中的观点接近,但郭嵩焘的改革主张比李鸿章激进得多。郭嵩焘的欧洲之行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他回国时(1878年末)没有照例去北京,而是直接回到了湖南。他被提前罢职后,继续在湖南以通信方式向李鸿章提建议。

——(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成为第一位驻西方国家公使的时代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受冷遇的原因。(9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洋务运动的开展(6分) (2)国内顽固守旧势力强大;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有限;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加激进。(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郭嵩焘“于1877年成为中国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公使。作为一位外交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郭嵩焘成为第一位驻西方国家公使的时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洋务运动的开展。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郭嵩焘的改革主张比李鸿章激进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郭嵩焘回国后受冷遇的原因:国内顽固守旧势力强大;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有限;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加激进。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历史人物·郭嵩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10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认为:“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它不得不频首总命,因此常常成为议院专制;除非有雄才大略的大总统,如林肯、麦坚尼、罗斯威等,才能达行政独立之目的。”在孙中山所制定的革命程序中,第一阶段为“军法之治”,由军政府总摄政权,不需要设立议会;第二阶段为“约法之治”……;第三阶段为宪法之治……。

1908年,章炳麟认为,议员必要选举,但无论单选(直接选举)还是复选(制限选举).都会造成“上品无寒门,而下品无膏粱,名曰国会,实为奸府”的结果。那么,在一个没有代议制的国家里如何实现共和呢?章炳麟的设计是:由总统总掌行政、国防、外交,但有外交“宣战诸急务或因事加税时,须商之于民”。办法是外交诸急务,则临时遣人与政府抗议。他认为这些人无政党背景,“民得直以其意授之”,如因事加税,则因各地情况不同,由地方官“各询齐民”。

——章开沅、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1)指出孙中山与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思想的相同点。(6分)

(2)指出章炳麟反对代议政治的最主要理由并简评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的思想。(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一一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一一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1950年,上海机械厂的产业工人正在听苏联专家讲话。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技术和支持。

图2  1980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给上海工厂颁发许可证,由麦道公司提供飞机部件,在上海组装生产MD—82双发飞机,并交付中国民航总局。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50~ 80年代中国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 25 分) 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公房制度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