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4分)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10分)

 

(1)社会现实;民族融合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6分) (2)趋势;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4分)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理学的影响。(4分) (3)特点: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4分) 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说明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儒佛道思想并立。“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 说明民族融合加强。 (2)注意材料信息“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说明服饰由华丽趋向朴实自然;趋于平民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思想文化(理学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原因。 (3)注意材料信息“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 说明传统与现代并存;城乡差别大。结合材料出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西方思想的传播、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子受教育程度提高等角度分析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起初为5%~l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A.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B.加大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C.加速了科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D.促使各发达国家增加了科技发展投入

 

查看答案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

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               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查看答案

德国大众公司原本是一家l00%的国有企业,后来把股票按面值金额的80一90%出售给职工和国内公众,每人不得超过5%的股票,目前大众公司70万个小股东占有公司80%的股票,其余在国家手中。这种现象

A.体现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B.体现了资本的社会化

C.大股东失去了企业决定权           D.增强了政府干预能力

 

查看答案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欧洲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防御体系,必须由法国来为这个体系规定计划和指定指挥官。”为此,戴高乐在20世纪60年代曾两次否决了英国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其主要的原因是

A.维护法国的领导地位               B.法英两国地位差距大

C.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差               D.危及欧共体的独立性

 

查看答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

A.提倡经世致用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批判程朱理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