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这说明元代
A.注重权力监督 B.实行三权分立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加强机构分工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下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6分)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2分)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6分)
(13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3分)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