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

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1)参与反清革命;为中国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建设;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参与护国运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制定抗战战略,指导中国抗战。(8分,每点2分,任意四点即可) (2)变化:从宣传文艺复兴思想“文人蒋百里”到抗日思想“军人蒋百里”的转变。(2分) 原因: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分) A.“文人蒋百里”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科学与北洋 军阀专制、复古尊孔的矛盾;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2分) B.“军人蒋百里”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 ②蒋百里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以民族大任为使命。(2分,主观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蒋百里的主要贡献从材料一中“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概括出参与反清革命;从“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中概括出为中国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推动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建设;从“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概括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从“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概括出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参与护国运动;从材料中“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概括出制定抗战战略,指导中国抗战。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中“一个文人的蒋百里”“一个军人的蒋百里”“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等信息,可概括出从宣传文艺复兴思想“文人蒋百里”到抗日思想“军人蒋百里”的转变。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归纳变化的主要原因,客观方面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文人蒋百里”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资产阶级追求民主、科学与北洋军阀专制、复古尊孔的矛盾;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军人蒋百里”的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主观方面在于蒋百里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以民族大任为使命。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蒋百里(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与会国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摘自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的相似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相似的原因。(9分)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超越洛克的思想之处。这种超越的原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他倡导“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尽地利之教,废沟洫,行平籴之法”;……(他)制定《法经》流传后世……。

——摘自《凤凰播报——李悝变法》

材料二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越国大臣)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辱而身全者,下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7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项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甲                                         乙

 

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两项有关西周和古希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明家、机械师和制造商伊莱·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迅速改变了南方的经济模式,他推行的可替换部件极大促进了北方工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的美国严重缺乏开发建设的劳动力。英国一方面继续向美国大量倾销工业品,一方面实行经济封锁,限制其对欧洲的贸易,致使历经战争创伤的美国雪上加霜。原本为欧洲国家生产的经济作物在国内没有销路,为欧洲市场提供原料和成品的制造业没有了进出口。美国工农业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与萧条。

棉纺织业革命使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英国并不生产棉花……大量吞食原棉的新机器创造了美国人所寻求的商业机会,他们从英国对棉花的巨大需求中看到了希望。

梗阻南方植棉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棉籽难以剥离。气候条件限制南方只能种植“高地棉”而不是“海岛棉”。……“高地棉”纤维短,棉籽与棉绒连接紧密,欧洲轧棉机无法使之分离。1792年,南方产棉200万磅,但由于无法清除棉籽,绝大部分都未能出售。

惠特尼设计的机器构造简单但构思精巧效率高。棉花是一种“最适宜于奴隶劳动的一项农产品”……棉花种植的“西进”还使美国人口西移,对于西南部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为东北部地区的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王寅《伊莱·惠特尼与他的发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轧棉机诞生的背景和影响。(14分)

材料二  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伊莱·惠特尼对美国社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大量生产替换零件的概念”,称这“比他发明轧棉机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发明轧棉机的技术只限于单项产品”。

对于当时严重缺乏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的美国而言,“标准化”生产理念极大地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钟表、金属器具、缝纫机等多部件产品的制造业主竞相采用惠特尼的方法。他的生产理念满足了美国劳动力严重缺乏、工业急需大发展的严峻形势。新的思想闸门一旦打开,所产生的效果是难以估计的。

在美国工业的初始阶段,伊莱·惠特尼和他的同时代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在他们的基础上前进,进一步发明制造了大量实用的新机器。至1900年,美国人“到达了技术世界的希望之乡”,美国经济走到了世界前列。

——王寅《伊莱·惠特尼与他的发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人提出了什么生产理念?它对美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