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

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说法错误,因为司礼太监仅仅是皇帝加强皇权的工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

 

查看答案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  )

A.宰相有职无权   B.皇权至高无上

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 D.尚书省地位下降

 

查看答案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

C.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