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2年里根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概括地说,即大幅度减税,削减...

1982年里根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概括地说,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自由发展的规章约束,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是(  )

A.取消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削弱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恢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福利制度

 

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发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经济出现“滞胀”。里根上台后,开始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1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

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中国摆脱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出现福利国家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B.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C.杰出的人物会影响历史的发展过程

D.实事求是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

 

查看答案

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的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趋同

 

查看答案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会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却在1948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