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血腥政变”的恶果。
——《详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细节看清朝》
(1)根据材料概括慈禧太后对戊戌变法态度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慈禧太后与戊戌政变。(8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六条 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天皇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
第七条 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与承认,为国民行使下列有关国事的行为:
一、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
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1947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47年日本宪法与日本以往宪法的不同。(6分)
(2)材料体现了什么原则?并分析其原因。(9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论近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共和之路及政体演变》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极具特色的国家。从国内政治发展方面看,其国体变化之剧,政体更迭之快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堪称独一无二。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法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实质。(5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哪些?(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