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 战国(公元前300年) | 西汉(公元2年) | 唐 (745) | 南宋 (1200) | 清 (1820) | 清 (1893) | 现代 (1949) | 现代 (1978) | 现代 (2009) |
比率 (%) | 15.9 | 17.5 | 20.8 | 22.0 | 6.9 | 7.7 | 10.6 | 17.9 | 46.6 |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正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5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分)
下图是发表于西方某报纸上的漫画《欧盟的真实内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
A.暗示欧盟内部矛盾尖锐,前景堪优
B.反映了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
C.显示了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D.表明欧盟各国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 《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A.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 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