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城市人口比重一览表

时间

战国(公元前300年)

西汉(公元2年)

745

南宋

1200

1820

1893

现代

1949

现代

1978

现代

2009

比率

%

159

175

208

220

69

77

106

179

466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正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大体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城市化率较高的政治因素和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城市化率逐步下降的经济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5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今后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分)

 

(1)发展概况:从战国时代起就已经进入一个相当高的城市化状态,并在其后的1500年里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进程陷于停滞,到19世纪中叶达到最低点;19世纪中叶以后,城市化又逐渐恢复;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3分) (战国)政治因素:奴隶制瓦解,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诸侯割据,治所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功能齐全的城市;频繁的战争加速了城市人口的流动等。(3分) (明清)经济因素:人口迅速增加;农业平均生产力下降;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停滞。(3分) (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3分) 背景: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大运河的开凿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2分) (3)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3分) 原因: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1分) 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分) (4)注意问题:积极稳妥逐步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重视农业耕地的保护和重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对自由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推动中小城镇建设;注意环境保护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依据教材的时间顺序整理成文即可,但要注意中国的城市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所以在回答城市发展的因素时要依据各个朝代发展实际回答,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回答新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时注意其转折点是改革开放,并且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2)第二问,中国的古代城市发展在唐朝以前都是以政治功能与军事功能为主,城市的经济功较弱。到宋代以后政府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控制减弱,所以商品经济不断的繁荣,到了明清之际,虽然重农抑商政策达到了顶峰,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却不可能真正的扼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依据空上背景来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即可。 (3)第三问,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可以从城市兴起的地点、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欧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最先在东南沿海的经济重心开始的,随着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近代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分析近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其对自然经济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归纳。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可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分析即可,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角度分析。 (4)第四问,注意答题的内容是新中国的城市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确定了答题项后再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入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城市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所以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协调问题,其次是从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方面分析,再次从近代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归纳,最后注意城市发展在稳步前进,不能盲目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的城市发展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发表于西方某报纸上的漫画《欧盟的真实内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

满分5 manfen5.com

A.暗示欧盟内部矛盾尖锐,前景堪优

B.反映了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

C.显示了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D.表明欧盟各国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 《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  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