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

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及提取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结合题干中“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强化重农抑商”“华彩华丽”“书写用品的改进”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发生在汉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政治上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经济上汉武帝时期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科学文化方面出现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在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蔡侯纸”,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境内之民皆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材料反映什么经济思想

A.工商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摘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材料二: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为了加强海防,他在任内多次赴上海巡视。有一次,他带兵持械乘轿去上海租界巡视。起初,外国巡捕以无照会持械为由,加以阻拦。左宗棠大怒,义正词严地声明:“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界耳,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地,何照会之有?”他命令亲兵“枪实弹,刀出鞘而行。”结果,“西人除道,换升中国龙旗,声炮十三响,观者如堵,诧为从来未有之事。”

——摘自人民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左宗棠进行简要评述。(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