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

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

——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

——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时期社会阶层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7分)

 

(1)标准:等级:政治标准 阶级:经济标准(2分) 原因:宗法分封制崩溃,等级秩序无法继续维持;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新的阶级形成;百家争鸣,“士”阶层兴起。(6分) (2)民国时期: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加快;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潮兴起。(6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确立;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分) (3)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2分) 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2分) 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可以得出阶级的划分是以经济为标准的;等级是以政治为标准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思想方面的相关背景分析其原因。即:宗法分封制崩溃,等级秩序无法继续维持;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新的阶级形成;百家争鸣,“士”阶层兴起。 首先要明确材料中表现的哪几个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中体现了民国时期,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地主阶级等社会阶层的流动。依据所学知识,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促进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资产阶级的分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农民的破产、离村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材料三中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占据社会的主体。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本题三则材料围绕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社会阶层流动分化的原因和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故本问可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社会阶层的划分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存在社会分层就是承认社会不平等。政治原因造成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和不公平的表现,因此人们不能容忍以不公正的制度带来的不平等。 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的理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

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         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

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地名

士绅/专业人员

农民/商人

工人/技工

农村

地区

拉特兰

52

41

38

巴斯

55

37

25

工业区

利兹

44

27

19

曼彻斯特

38

20

17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查看答案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             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