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的优势确立的,且总统的任期比较长,可以连选连任;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故选A。B、C说法错误;这说明共和制度仍需坚持不懈的斗争。故D说法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合法律规定,或者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遗嘱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A.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             B.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C.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D.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查看答案

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查看答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