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似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

——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

材料二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

——朝柱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 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3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题依据材料找准材料的观点,然后选取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价,依据“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可以得出一种观点为“改良优于革命”,结合史实加以评论即可,与之相对应的即为“革命优于改良”,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去寻找与革命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与探索·综合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2012727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查看答案

据外媒报道,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备注:英制计量单位)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约合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所有成员国作出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普通市民进行如此严格的惩罚,其出发点是

A加强欧盟各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管理,以便将来把欧盟打造成一个政令畅通的政治集团

B.用明确的法律规定来实现欧盟内部经济统一,以利于内部合作的加强

C.限制社会下层的经济自由,从而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赚取更多的利润

D.运用凯恩斯主义,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来调控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在这里,他批评的是

A.泛滥的直接民主                   B.虚假的人民主权

C.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D.随意的官员选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