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2012727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1)主要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2分) 作用: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兴起推动了原有城市的扩大和新工业城市的兴起;随着工厂制盛行,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使城市人口与城市数目迅猛增长;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6分) (2)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6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3点给6分) 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2点给4分) (3)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排水功能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城市建设走“利先弊后”的路子,带来无穷隐患。(4分) 启示:做到规划科学合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确保城市建设的健康和环保。(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1870年和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和规模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展开加快了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厂矿企业的增加,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促使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城市人口激增,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更促使了城市的扩展。 (2)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可以得出中国城市化起步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代中国处于半值半封社会,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城市化进程也趋缓,以及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都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第二问依据“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可以得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依据“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依据“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得出后面一点。 (3)依据材料四可以得出存在的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排水功能差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城市建设走“利先弊后”的路子,带来无穷隐患。启示应该是怎样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城市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外媒报道,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备注:英制计量单位)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约合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所有成员国作出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普通市民进行如此严格的惩罚,其出发点是

A加强欧盟各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管理,以便将来把欧盟打造成一个政令畅通的政治集团

B.用明确的法律规定来实现欧盟内部经济统一,以利于内部合作的加强

C.限制社会下层的经济自由,从而有利于垄断资产阶级赚取更多的利润

D.运用凯恩斯主义,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来调控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的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在这里,他批评的是

A.泛滥的直接民主                   B.虚假的人民主权

C.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D.随意的官员选举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作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那样引人瞩目,对此,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弊大于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利大于弊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大于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