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以廷尉主刑狱,魏晋末年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成为定制,隋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行政机关刑部审批。唐制规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皇帝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通常古代地方的司法机关如在州和县级,是司法和行政合一的。历代的特务组织,如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也都有司法审判权,甚至还凌驾于普通三法司之上,直接受皇帝管辖,自行审判、执行。同时,明清的会审制度也完善起来。死刑案件的最高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中央集权在司法方面有了集中体现。
1902年5月13日,清廷颁布上谕:“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清史稿·志一百十九》记载:(1906年)改刑部为法部,统一司法行政。改大理寺为大理院,配置总检察长,专司审判,并不会都察院,而三法司之制废。……刑事有检察官莅审,人命有检察官相验,法院行之而不能行之于州县(政府)。
——整理自《中国古代法制》
材料二 宪法修正案第五条:“非经大陪审团提出报告或起诉,任何人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惩罚,惟在战时或国家危急时期发生在陆、海军中或正在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不在此限。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伤残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
——《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2年以前中国司法制度的特点;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末期以前中美法律机构与行政机构关系方面的不同。(6分)
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
A.货币一体化 B.政治合作 C.大国主导 D.军事合作
二战后乔治·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②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③“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④“冷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对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1913 | 1920 | 1925 | 1929 | 1929 | 1933 | 1938 |
汽车产量 | 39万辆 | 223万辆 | 427万辆 | 536万辆 | 193万辆 | 249万辆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1965年,法国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第二年,戴高乐在总统府爱丽舍宫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法国这样做的原因是
A.法国实力的恢复与民族主义的崛起 B.欧洲共同体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C.华沙条约组织不能对西欧构成威胁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名存实亡
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
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