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材料二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2分)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变化:19世纪中期前:争取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19世纪中期后: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和争霸的工具。(2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3分) (2)独立、富强。(2分) (3)评分标准: 一等(6~8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3~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2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同意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 同意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之间发展的特性和差异;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可以概括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3)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本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世界史来概括。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考点: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民族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西洋学者尝言道:“近代国家是建设在国民总意之上。”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袁世凯所利用的倾向君主专制的旧思想,依然如故。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我看比登天还难。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5分)

材料二  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也和当年共和政治起来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按诸新陈代谢底公例,都是不可逃的命运……我们主张救济中国,首在铲除这种割据的恶势力,……统帅新兴的大群众,用革命的手段,铲除各方面的势力,统一军政大权,建设一个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我们唯一的使命只有改革社会制度,否则什么个人的道德、新村运动,都必然是无效果的。

——摘编自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

2)与材料一相比,陈独秀的主张有何发展?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史实,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

14分)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商务印书馆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97

夏瑞芳、高凤池等人于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901

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1904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

1905

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后再版20余次

1913

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开始经营原版西书

1915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美籍技师指导;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1916

参展的书籍印刷品及出版物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甲等大奖

1932

“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等被日军炸毁,损失巨大

1937

设总管理处于长沙,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等

1949

张元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4

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

1983

商务印书馆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约,合作出版《英汉汉英词典》

1993

由京、港、台、新、马五家商务印书馆合营的商务国际有限公司成立

2001

商务印书馆计算机语料库编纂系统启动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

1)阅读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历史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提示:以从企业发展、企业性质等角度划分)

2)概括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作用。(6分)

3)简述百年商务发展得到的启示。(4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 (3分 )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原因。(6分)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苔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唐)赵嘏《韵府》

3)如何理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3分)

 

查看答案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把每年的65作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提倡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这反映了

①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②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③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876月,戈尔巴乔夫在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社会。……我们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相当复杂的情况。我们不能保证不犯错误。……但我确信,最大的错误就是害怕犯错。”此后,戈尔巴乔夫提出

A.“加速发展战略”                  B.“20年建成共产主义”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祖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