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

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       B. 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

C.宋代印刷业出现竞争之势           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雕板印刷发端于隋唐,浙江杭州的印刷业培训了写板工、刻板工和印刷工,为杭州印刷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北宋国子监大批史书即交付杭州刊印,其原因无非是杭州刻印书籍质量精良,纸墨皆佳的缘故,并且南方的印刷业竞争激烈;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心的南移;本题要求选出“理解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捂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种现象

A. 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查看答案

《越绝书》记载,楚王请欧冶子和干将“凿茨山,洩其溪,取铁英”,铸成“龙渊”、“秦阿”、“工布”三剑。“作铁兵,威服三军 ,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反映了当时楚国

A.水利事业发达  B.青铜铸造业发达 C.铁器应用于军事 D.铁农具普遍使用

 

查看答案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B.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C.隶书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官方文字

D.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查看答案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三  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满分5 manfen5.com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