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

18分)国家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关税

收入

所占

比率

土地

税总额

所占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二  (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至清末已比鸦片战争前夕增加了近百倍,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可以光绪二十年(1894)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2)据材料二,说明清代晚期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据此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三  美国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单位:万美元)

满分5 manfen5.com

——《1942年美国统计摘要》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1)不同:英国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远高于中国;明朝政府土地税收在收入比重中远远超过英国。(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重视对外贸易,走工商立国的道路。(2分)农业经济是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分) (2)变化:关税收入剧增,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外债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增大。(2分) 特征: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分,答出一点即可) (3)现象:政府通过国家救济与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不断增加)。(2分) 作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趋势: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各国间经济联系加强。(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16、17世纪的世界历史及明清历史可以分析得出。依据所学知识,15——16世纪欧洲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依据材料中的“(清代)关税收入总额直线上升,…所占财政收入比重也由清代前期的10%左右猛跃为晚清的30%左右,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清政府借用外债活动…其国外借款共计4626万两,每年收入平均仅占财政总收入的4%左右;晚清时期共借外债l2.04亿两,每年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50%。”可以直接得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晚清历史可以得知,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依据材料三可知,图表反映的是美国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财政支出情况,故第一小问依据图表可以直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中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措施的影响回答即可,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失业问题(增加就业);缓和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依据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在财政收入情况的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依据材料四中国家政府加大对救济和公共工程的支出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增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二四·B

(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5分)

材料二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

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冷战格局的加剧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两格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查看答案

以下言论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查看答案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晾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