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战国纷争——百家争鸣 B.市与坊分离——宋词兴盛
C.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强化 D.“文革”结束——高考制度恢复
中国古代文献记述:“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大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蔡元培生活的20世纪内忧深重,外患频仍。辛亥革命使“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被颠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摆在一切有识之士面前。就内部改革而言,蔡元培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体制变革固然重要,科学对社会富强的贡献也必不可少。但这些对民族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民族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次原因是人民还在封建人伦主义、蒙昧主义的禁锢中,其本质还远远没有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改革社会的根本所在。
——摘自施莉《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介评》
材料二 蔡元培是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倡导者,最先提出并极力推崇公民道德教育,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吸取西方文化精髓,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对近代中国的公民道德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明确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自由、平等、博爱”,将其与儒家思想“义、恕、仁”对应,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代公民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自李丽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公民道德思想的特点,其思想在当时有什么意义?(9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1951年9月4—8日,时日媾和会议议在旧金山召开,总共有52个阅家参加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未被邀请参加会议。9月8日、举行和约签字仪式,49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和约上签字。苏、波、捷拒绝签字。5小时后艾奇逊(美)和吉田茂(日)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美日安全条约》,……旧金山媾和与日美“安保”体制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的所谓“集体保护”与“安全保障一的轨道,使日本重整军备,并参加到美国的反共军事体制中去,成为美国的亚洲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国际关系史第8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前和战后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重大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政策分别造成怎样的影响?(7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摘自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6分)
(2)两则材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的发表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