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

《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威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信息所涉及的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由题中所给的“诸侯”、“天子”和“西周”这些信息可以基本判断试题考查的是西周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或是与其有关的宗法制,进一步结合材料中的“祖”可以知道是涉及祖先血缘的宗法制的,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天子之位的嫡长子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蔡元培生活的20世纪内忧深重,外患频仍。辛亥革命使“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被颠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摆在一切有识之士面前。就内部改革而言,蔡元培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体制变革固然重要,科学对社会富强的贡献也必不可少。但这些对民族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民族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次原因是人民还在封建人伦主义、蒙昧主义的禁锢中,其本质还远远没有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改革社会的根本所在。

——摘自施莉《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介评》

材料二  蔡元培是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倡导者,最先提出并极力推崇公民道德教育,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吸取西方文化精髓,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对近代中国的公民道德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明确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自由、平等、博爱”,将其与儒家思想“义、恕、仁”对应,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代公民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自李丽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公民道德思想的特点,其思想在当时有什么意义?(9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7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1951948日,时日媾和会议议在旧金山召开,总共有52个阅家参加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未被邀请参加会议。98日、举行和约签字仪式,49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和约上签字。苏、波、捷拒绝签字。5小时后艾奇逊(美)和吉田茂(日)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美日安全条约》,……旧金山媾和与日美“安保”体制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的所谓“集体保护”与“安全保障一的轨道,使日本重整军备,并参加到美国的反共军事体制中去,成为美国的亚洲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国际关系史第8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前和战后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重大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政策分别造成怎样的影响?(7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摘自洛克《政府论》(1668年)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6分)

2)两则材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的发表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自《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7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添花;送得不好,轻则破坏气氛,重则传达错误的政治信息,引发两国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国家领导人之间送礼,是一门政治学。

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活动,发生于194912月——19503月,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访问,这也是毛泽东首次“出国送礼”。

作为共和国首任主席,毛泽东为这次访问苏联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考虑到带什么样的礼品。这次访问,毛泽东带的礼品相当特别,简直就是给邻居送土特产。据公开的资料,当时准备的蔬菜、水果部分,是毛泽东亲自提议的,他知道苏联缺少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提早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预备最佳的。

国礼送这些“家常菜”,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以今天的标准更是“寒酸”,但在当时,这份国礼透出了浓浓的“人情味”。

1957117,社会主义国家齐聚苏联,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当时,由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祝贺。为了这次出国庆祝活动,中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礼物。

这次中国送给苏联的国礼共10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如,至今都是国礼重要选择的字画,出现其中,《岱宗旭日》《松柏长青》便是其中两幅国画,还有“象牙雕刻北海全景”“清代青花瓷器”等。还制作了27件苏联援建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送给“老大哥”。这些国礼当时在莫斯科公开展出,引起轰动。

——摘自《国礼政治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给苏联送“国礼”所包含的政治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