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A.广泛民主思想 B.法治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人民主权思想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 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 D.深入实践求真知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拉帮结派的问题
C.徒有虚名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材料二 (民国)六年一月,始任事于北京大学。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孑民(蔡元培字)推求其故,以为由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故对于教员之专任者,不甚欢迎。其独于行政、司法界官吏之兼任者,虽时时请假,年年发旧讲义,而学生特别欢迎之,以为有此师生关系,可为毕业后奥援也。
孑民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曾于《北京大学月刊》之发刊词中详言之。
——摘自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9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7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也就是说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你对此有何认识?(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