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拉帮结派的问题

C.徒有虚名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改革的内容(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可知更加注重才干,其目的就是要克服以前察举制下一些有德无才的弊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察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材料二  (民国)六年一月,始任事于北京大学。其时北京大学学生,颇为社会所菲薄。孑民(蔡元培字)推求其故,以为由学生之入大学,仍抱科举时代思想,以大学为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故对于教员之专任者,不甚欢迎。其独于行政、司法界官吏之兼任者,虽时时请假,年年发旧讲义,而学生特别欢迎之,以为有此师生关系,可为毕业后奥援也。

孑民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家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曾于《北京大学月刊》之发刊词中详言之。

——摘自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9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

材料二  1970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杰斐逊写《独立宣言》的时候,他的庄园里还有200多名奴隶,也就是说他当时提出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可能没有把黑奴包括在内。但是这种思想本身,到后来成为黑奴争取自由的思想武器。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1根据材料一,从制度层面指出《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你对此有何认识?(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垂拱元年,武则天下《求贤制》:“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同年五月,又“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显庆四年,她和高宗“亲策试举人者,凡九百人”。“裁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有学者统计,从高宗委政于武后算起,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选士的56倍。当时应试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美轮美奂、试题之丰富多彩、入仕授勋之荣耀光彩,确为我国文化史上“最盛大之节目”。同时,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

——摘自《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材料二  “太后(武则天)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迭,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沈既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科举制改革的作用。(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近代某类企业发展示意图

1)从图2ABC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类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把图2中的D段曲线图用黑色签字笔绘制出来。(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