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

明朝后期的 “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可知,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快,从而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材料中没反映出当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明清时期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区域性。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时小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查看答案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查看答案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查看答案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消极无为 B.仁政治国    C.严刑酷法  D.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关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6分)

2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变化的原因。(6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