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摘自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3分)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分)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6分)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3分)

 

(1)类别: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3分) 依据:民族独立;主权自决;不干涉内政。(3分) (2)原因: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6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手段:借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经济制裁;武力干预;高举“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干涉别国内政;扶持主权国家内部亲西方势力等。(3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类别可以从冷战前和冷战后来分类回答,冷战前从两大阵营角度说明,冷战后从发展中国家说明:冷战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阵营,二是不结盟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冷战以后,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二小问依据从民族、主权和国家主权等角度分析。 (2)第一小问从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失衡、国家矛盾突出、恐怖主义泛滥以及美国霸权需要等角度回答,主要原因有:冷战结束后,国家内部问题突出,为干预提供可能;世界恐怖主义猖獗,对部分主权国家产生威胁;美国国力强大的制度迷惑性;“人道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质。第二小问从联合国、动用武力、用“人权”论、扶持亲美政权等方面分析。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  要  内  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11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图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自由?曰: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压制之道不外二端: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非播国民之种子不可。播之奈何?曰法兰西革命以前,其民之憔悴于虐政者,非犹我今日乎?其全国无一国民,非犹我今日乎?其所以有今日者,何也?盖以法国为国民之田,以十八世纪诸学士为国民之农夫,以自由平等之说为国民之种子。孟德斯鸠苦心焦虑,审慎周详,其播之也出以和平……故今日法国之民,得以食国民之果者,皆数人之功也。且也当时美国之学士,皆自称为法国理学士之弟子,而卒以脱英国之压制,则法国之种子且波及于美洲。

——《国民报》第二期

材料二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作者的意图。(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关于该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而建立

B.没有超国家的的权力机构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D.它的成立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