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议会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座政党机器...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议会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座政党机器,多数党和政府休戚与共,相互依赖,这种依赖使政府变得强大,而反对党和议会整体的虚弱则制度化了……另一方面反对党在党派利益的驱动下,经常会出现不当反对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反对党的许多修改案的目的不是把法案变得更可接受,而是把政府变得难以接受。

——永珊《英国议会史话》

材料二  彼自立国以来,凡一国之赏罚、禁令,咸于民定其议,而后择人以守之。未有统领,先有国法。法也者,民心之公也。统领限年而易,殆如中国之命吏,虽有善者,终未尝以人变法。即不能据而不退,又不能举以自代。其举其退,一公之民。

——梁廷枬《海国四说·合省国说》1846年)

材料三  1927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对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其时,国家赔偿制度开始起步,地方自治、冤狱赔偿运动对人民监督权利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洪生《权力监督——中国政治体制运行的调控机制》

1)根据材料一,评价近代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廷枬眼中美国政府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近代国民政府与中共监督制度的异同。(13分)

 

(1)评价:英国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建立政府,政府首脑即首相既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控制了国家立法权;而反对党和议会整体虚弱;政府与议会的这种关系,不利于议会对政府实施监督。(3分)另一方面,议会中反对党的“不当反对”,借法案使政府左右为难,制约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社会正义的发挥。(3分) (2)依据民众的意志制定国家的法律、议案;(2分)按民众的意志选举全国统领(即总统),每四年一换,保证国家权力不至不受制约地长期落入个人手中;(2分)法律、政策具有连续性、不“以人易法”。(2分) (3)同: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3分);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2分) 不同:监督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相关机构实施监督;(2分)中共建立人民监督的机构,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2分) 监督效果:国民政府以党治国、一党专政限制了监督权的发挥,国民党日益腐败;(2分)中共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使中国共产党日益壮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议会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一座政党机器,多数党和政府休戚与共,相互依赖,这种依赖使政府变得强大,而反对党和议会整体的虚弱则制度化了”可以得出英国议会多数党领袖组阁建立政府,政府首脑即首相既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控制了国家立法权;而反对党和议会整体虚弱;政府与议会的这种关系,不利于议会对政府实施监督;依据材料“反对党在党派利益的驱动下,经常会出现不当反对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反对党的许多修改案的目的不是把法案变得更可接受,而是把政府变得难以接受”得出议会中反对党的“不当反对”,借法案使政府左右为难,制约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和社会正义的发挥。 (2)依据“凡一国之赏罚、禁令,咸于民定其议”可知依据民众的意志制定国家的法律、议案;依据材料“统领限年而易、其举其退,一公之民”可得出按民众的意志选举全国统领(即总统),每四年一换,保证国家权力不至不受制约地长期落入个人手中;依据材料“虽有善者,终未尝以人变法”可以得出法律、政策具有连续性、不“以人易法” (3)相同点:依据材料“监督权利规定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涉及到《太原约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可以得出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依据材料“在监督官吏的机构设置上,有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 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可以得出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不同点:依据材料“广州国民政府的监察院和惩吏院、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行政法院”可以得出国民政府主要依靠政府相关机构实施监督,依据材料“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可得出中共建立人民监督的机构,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依据材料“但南京国民政府的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可以得出国民政府以党治国、一党专政限制了监督权的发挥,国民党日益腐败;相对而言中共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使中国共产党日益壮大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政府的特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民主监督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8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领代表团到西欧访问时,法国总理说,1977年法中贸易额同两国的友好关系不相称;丹麦首相送行时说,你要到大国访问了,希望不要忘记我们小国;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说,听说你们资金困难,我们愿意提供支持,50亿美元怎么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欢迎

B.西欧国家具有进一步发展同中国关系的愿望

C.谷牧率团访欧促成了中国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D.中国同西欧的关系呈现“政热经冷”的特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美国原先希望用美元诱使苏联从东欧撤退并加入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曾经希望,原子弹可能使苏联人更好‘控制些’,这个模糊期待没有起作用;如今,金钱收买苏联人的尝试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材料表明 “二战”后的美国

A.曾试图把苏联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B.一直利用军事优势威胁苏联

C.选择“冷战”是因为苏联在经济上不合作

D.力图主导欧洲一切事务

 

查看答案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C.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D.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对建国初期“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一项基本外交方针

B.它使我国丧失了同苏联的平等关系

C.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

D.它使我国断绝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

 

查看答案

李大钊191959日《每周评论》撰文指出:威尔逊君!你不是反对秘密外交吗?为什么他们解决山东问题,还是根据某年月日伦敦密约,还是根据某年月日的某某军阀间的秘密协定?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全是昙花幻梦了。这表明

A.李大钊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B.李大钊看清了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野心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