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郑注传》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材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D.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甄生活在明末清初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时期,国内正在逐渐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气候,新型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形成,唐甄成为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在自秦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不仅是掠夺天下人财富的最大盗贼,而且是惨杀天下人生命的罪恶凶手。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潜书·室语》)唐甄明确而尖锐地指出,封建君主至尊权势的取得和专制极权的统治,是建立在杀天下之人、掠天下之财的残暴野蛮行为上的。窃国屠民的残暴无道的封建君主,是导致国家动乱、民众涂炭的根源,“君之无道也多矣,民之不乐其生也久矣,民之不乐其生,源于君之无道。”(《潜书·鲜君》)。唐甄指出,遍布四海的贪官污吏,不仅不去推行贤明君主的善政,而且日夜猎取天下民众的财富。“虽田园荒芜,庐舍倾倒,而不一顾也;虽父兄冻饿,子弟死亡,而莫之恤也。”(《潜书·扼政》)唐甄认为:“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潜书·扼政》)唐甄深刻地认识到,无道君主的专制统治,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国家社会的动乱和四海民众的穷困,然其最终根源,则在于自秦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制度。唐甄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抑君之尊的政治主张。他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潜书·抑尊》)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甄猛烈批判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唐甄批判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历史作用和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