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平原从西经100度经线以西延伸到落...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平原从西经100度经线以西延伸到落基山脉以东。该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较少的年平均降雨量制约了种植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封锁了黑海出海口,切断了沙皇俄国补给西欧的小麦运输线,美国便担负起为协约国供给粮食的任务。战争给大平原农场主们提供了市场,巨大的需求促使联邦政府和农场主轻率地在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联邦政府鼓励农场主生产,对生态破坏情况熟视无睹。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迅速扩张,土地能否耕种的生态属性被置之不理,生产成了压倒一切的主题,战争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战争需求促进了大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兴起,拖拉机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大平原的农业生产,拖拉机不仅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代表着一种生态文化观念,它的使用影响了农场主的心态。农场主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并未激起他们对土地的怜悯之情,机器切断了草根,也斩断了人与土地之间有可能发起展来的情感联系,土地被无情的转化成牟利的资本,农场主得以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一战结束后,南部大平原的农业生产变得特别依赖国际市场。随后,欧洲开始恢复生产力,小麦价格下跌,农场主的经济状况恶化,农场主最终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采取了新策略,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这实际上即使大平原的农业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使用的机器越多,就越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来维持机器的运行,结果使更多的草地受到破坏。

——编自唐纳德·沃斯特《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和道格拉斯·赫特《沙尘暴:一部农业的和社会的历史》

材料二  1930年美国大平原地区爆发了沙尘暴,这场持续了近10年之久的生态灾难导致了大平原尘暴区(Dust Bowl)的出现。大平原尘暴核心区包括“堪萨斯西部的三分之一,科罗拉多的东南部,俄克拉何马的锅把尔区,得克萨斯锅把尔区北部的三分之二,以及新墨西歌的东北部”。在这些地区,沙尘暴刮走农作物和土壤,呛死牲畜,甚至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有些农场主沿着美国第66号公路涌向加利福尼亚。这些为寻求出路而历尽坎坷的生态难民就是文学名著《愤怒的葡萄》中流民的原型。

——编自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如何具体地影响大平原农业的发展,从而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沙尘暴带来的危害及启示(12分)。

 

(1)战争提供的巨大需求促使开发者并未意识到巨大的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风险;(3分)战争需求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兴起,从而进一步开发和破坏生态;(3分)战争的需求破坏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如破坏生态文化观和生态价值观,破坏了人们对土地的依恋与爱护之情),使人的开发行为无法约束;(3分)战争结束后,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推广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谋求最大利润,从而使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生态;(3分)这些为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分) (2)危害: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恶化生态环境、危害民众身体健康进而危及社会稳定。(6分) 启示: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要远离战争;开发发展生产要考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发展生态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要坚决制止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要形成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化观。(6分) 【解析】(1)首先明确问题考查的是战争对农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依据材料中的“战争给大平原农场主们提供了市场,巨大的需求促使联邦政府和农场主轻率地在半干旱地区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联邦政府鼓励农场主生产,对生态破坏情况熟视无睹。”、“农场主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并未激起他们对土地的怜悯之情,机器切断了草根,也斩断了人与土地之间有可能发起展来的情感联系,土地被无情的转化成牟利的资本,农场主得以利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事最野蛮的破坏资源的活动。”、“农场主最终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采取了新策略,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这实际上使大平原的农业生产陷入了恶性循环”;由此可以总结出战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美国尘暴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依据材料二中的“沙尘暴刮走农作物和土壤,呛死牲畜,甚至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有些农场主沿着美国第66号公路涌向加利福尼亚。这些为寻求出路而历尽坎坷的生态难民…”,可以得出沙尘暴的危害有:严重破坏社会生产、恶化生态环境、危害民众身体健康进而危及社会稳定。依据材料一中的战争、先进的机械、政府及农场主对农业的影响和心态总结得出启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各国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相同实质是指

A.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

C.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   

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查看答案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图。符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发展进程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                                  ②

满分5 manfen5.com

③                                  ④

A.②④③①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比欧洲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安定,其重要原因是

A.联邦德国的公民享受一整套社会保障

B.受战争的截伤太重,民众反省意识强

C.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私有化浪潮迅速

D.强调市场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经济快速增长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威廉·卡赖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到1929年,美国……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在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由此可知,威廉·卡赖从哪一方面揭示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A.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所欲为

B.垄断资本破坏市场规则,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C.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D.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查看答案

1926年斯大林在《论中国革命的前途》中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这里斯大林和毛泽东强调的是

A.武装斗争是解决民族独立的唯一途径

B.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

C.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